热推荐:【记者手记】产业崛起有“智”更有“力”

2025-08-20 07:51:23

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


(资料图)

□本报记者 姚慧

在区域经济竞速发展的赛道上,特色产业集群的量级与活力直接决定着核心竞争力。近年来,滨州市以两家国家级、10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亮眼成绩单,展现出产业发展的强劲势能。透过这份成绩单不难发现,金融力量的精准注入与深度赋能,正是产业集群从“聚”到“兴”的关键密码。

特色产业集群的生命力,在于产业链的协同与生态的完善,而中小微企业作为集群中的“毛细血管”,其活力直接关系到整个集群的韧性。但轻资产、缺抵押、风险评估难等问题,成为制约集群壮大的“痛点”。破解这一难题,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作为,又离不开监管部门的科学引导。滨州金融监管分局的实践,恰是抓住了“精准”二字。不搞大水漫灌,而是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产业集群的核心需求,将金融资源导向产业链关键环节、创新型企业和转型项目,让资金真正流向最需要的地方。

金融赋能产业,从来不是简单“给钱”,而是要构建起与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金融生态。对于滨州的特色产业而言,无论是高端制造的技术研发、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,还是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,都需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。在这一过程中,监管部门的角色尤为关键: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打破信息壁垒,让金融机构更懂产业;通过鼓励产品创新,推动知识产权质押、产业链金融等模式落地,让金融服务更适配企业需求;通过完善风险分担机制,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顾虑,让金融活水更敢流向实体。这种“监管引导+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既守住了金融风险的底线,又释放了服务实体的活力,实现了金融与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
从更深层看,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,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,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。滨州的实践证明,当金融不再局限于放“贷”的单一功能,而是延伸到对产业趋势的判断、对创新方向的支持、对生态构建的参与时,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便会呈几何级放大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这种“金融+产业”的协同,不仅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,还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。

当前,区域竞争日趋激烈,特色产业集群的比拼已进入“精耕细作”的阶段。对于滨州而言,现有产业集群的优势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要让这些集群持续壮大,金融支撑必须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: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让产品更贴合产业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需求;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协同机制,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,让金融服务更高效、更精准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产业土壤,让特色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产业兴则经济兴,金融活则产业活。滨州金融监管分局引领金融机构服务产业集群的实践,不仅是对“金融回归本源”的生动诠释,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前沿资讯!果都镇四季春晚文艺演出火热上演